方法13:别让奖励变得像吃饭一样平常

小强每天到家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玩一会儿,因此作业总是拖到半夜才做完。妈妈想让他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好习惯。于是,她和小强说:“如果你能持续一个月做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完成作业,我就给你买一个变形金刚。好吗?”小强很高兴地答应了妈妈。

可是最初几天的兴致过去后,小强就没干劲了,回家后还是不想做作业,只想玩。妈妈用变形金刚的承诺提醒过他几次,可是变形金刚的吸引力似乎也不大。

小强的妈妈很不理解孩子。于是,她向一位专家请教。专家问她:“你平时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吗?”

“当然了。这一类要求基本上都会满足孩子。”

“对,问题就在这里。自己想要玩具了,一要求,家长又会满足,还需要那么辛苦去争取干嘛呀?就像动物园的老虎和森林里的老虎,如果同时在它们身边放一只小动物。动物园的老虎可能看一眼之后继续睡大觉,而森林里的老虎马上就要扑上去,先让它成为自己的美餐。原因很简单,动物园里的老虎从来不缺少吃的,从来不需要自己为食物奔波。”

妈妈恍然大悟,从此后,对小强的物质要求严加控制,只有完成很难的任务后,才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小强对待奖励也变得格外珍惜,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

专家解析:

为什么孩子对节日表现平淡,对礼物丝毫不“感冒”呢?一位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平时孩子的生活太充足,家长给予的奖励过多造成的。”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现在很多家长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从不表扬孩子,现在认识了“赏识教育”后,开始对孩子不停地奖励和赞美。

有的妈妈为了激励孩子,在孩子算对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后就奖励一颗五角星;背下一首古诗后,就奖励一个棒棒糖;甚至背下一个单词就奖励一番。

父母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奖励,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乘胜前进,殊不知,过多过频的奖励会让孩子觉得奖励过于廉价,不但不能起到激励孩子学习的作用,相反还容易增长孩子学习的惰性——无须努力就能够得到奖赏,以后在学习上也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了。这对孩子持续的进步会带来消极影响。

另外,过多的赞扬也会让孩子把学习、劳动、做好事的目的都变成“得到表扬、赞美”或“得到奖励”,从而走入追逐“赞美”的误区。

今天的奖励是明天的期望。对于孩子的奖励一定不能是经常性的,要选择时机。太频繁的奖励像分发糖果一样,就会很快失去它们的价值。

应对策略:

1.正确的做法是,奖励不一定要昂贵,但是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给出,而不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家长就要对孩子给予物质上的极大奖励。

2.另外,奖励还要讲究心思,别出心裁的礼物会让孩子感觉到欣喜。而有时候一句赞扬、一声喝彩也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3.要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天赋。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天赋,诸如聪明、美丽、可爱等,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