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任性可不好

首先,我们尽量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和安适的环境。孩子的独立与快乐的性情培养,已大大减少了女儿发脾气的机会。即使她有时发脾气,我也能很快地把她哄好。别的孩子发脾气很少会影响到她,因为她比较独立。

在孩子的性情培养中,我感到最好控制的就是任性了。任性实际上是在这样一种循环中养成的:(1)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2)家长最初反对;(3)孩子哭闹坚持;(4)家长最后妥协。其实,家长不必为孩子任性着急,孩子哭闹时也不要发脾气(那会助长孩子发脾气),你只要坚持立场,对其哭闹不予注意(你可以假装看书或做家务),过一会儿孩子就会停止的。即使他不停止,你也不要妥协,只管叫他哭闹好了,累了他自己会停下的(多数情况下会睡着)。

女儿很小的时候,她的哭闹就不被支持。在她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回来探家,带了很好看的笔筒(玻璃的)。女儿非要拿过来玩,我告诉她:“孩子,这是玻璃的,摔了会扎手。”结果,不给她就哭闹起来了。于是,我告诉她,妈妈要为爸爸弄点吃的东西去,就离开了屋子,并在厨房里故意将盘、碗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过了一会儿,她的哭声越来越小,我回到屋里,问起她别的事情来:“爸爸呢?爸爸做什么去了?”女儿咿咿呀呀地回答:“爸爸,走。”爸爸很配合,见我出去也随即离开屋子。我是从来不找后账的,既然女儿不哭闹了,事情也就结束了。不过,从小到大,因为她的哭闹从未奏效过,所以,她也就不再坚持使用这个又难受又不见效的笨招了。

有一次,我们到朋友家串门,她两岁半的孩子非要拿水杯,我便多嘴道:“不能拿,会打破的。”她根本不理睬我的话,更大声地喊着要,并且扑倒在地板上,使劲地蹬着脚:“我要,我就要。”朋友把水杯拿过来:“好了好了,给你,别闹了,妈妈有客人呢。”“你干嘛要给她?”“她会闹上一整天的。”女儿一声不响地看着这一切。回到家里,和姥姥学起了刚才的一切,还发表了评论:“妈妈,哭也不能给她,对吧。”

还是这个孩子,有一次到我家里来,她要拿书桌上那个漂亮的笔筒。我可不会给她,就叫她哭闹她的吧!我示意我的朋友也别理会她。过了很长时间,她就靠着床边睡着了。“你看,她不会闹一天的。”“是啊,看来我也得像你这样了。”

我有个邻居,她的孩子鹏鹏上一年级,是个可爱的男孩。但是,每天上学之前,鹏鹏总为要一元零花钱和妈妈战斗。妈妈不给,鹏鹏就哭,看看到上学时间了,妈妈怕孩子迟到,忍不住就给了。于是,这半小时较量就成了程序,每天必重复一次。

鹏鹏妈苦恼地对我发牢骚:“可是没办法了。”

“怎么没办法,不给就是了,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住。”

“不给孩子要迟到的。”

“叫他迟到好了,老师会批评他的。”

“那你说怎么办?就叫他迟到?”鹏鹏妈迟疑着。

“没有别的办法。”

“好吧,我试试。”

“关键是你要坚持到底,聪明的妈妈,为一类事只让孩子哭一次。你不想做个聪明妈妈?!”

孩子的哭闹、任性,总是因为父母容易妥协导致的。有人说我的孩子天性好,就是个好管的孩子。其实我觉得,孩子的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做父母的要用心,这种用心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时时刻刻的。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

父母容易妥协,除了导致孩子任性之外,还为孩子树立了遇到困难就妥协的榜样,实在没什么好处。

所以,请记住:“聪明的妈妈为同一类事情,只让孩子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