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语言与理解

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孩子十来个月的时候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现象。

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在床上撅着小屁股拱来拱去。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又想学着独自站立,又怕自己摔着。于是便爬非爬、坐非坐地撅起屁股拱来拱去。记得那时,我常常和女儿在床上玩耍,很快女儿就学会了走路,成为一个站立的人。有的小孩子学会走路很晚,不知是不是粗心的妈妈错过了这个关键的时期。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很喜欢注视妈妈说话时的嘴巴。于是,我常常有意识地对着女儿的面庞,慢慢地喊出:“妈妈、爸爸、姥姥……”等单词,女儿有时嘴巴动一动,但还不能发出准确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似乎得到很多快乐与成功感,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说话。

记得有一篇儿童心智研究的文章说:测试表明,一个十七岁孩子智力的百分之五十,在孩子四岁半之前就已经开发完成了。而且,这百分之五十主要是儿童的语言和心理能力,而不是知识。所以,无论如何,我不可以错过女儿最初四年的心智开发。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常常将唐诗中形象具体的短诗念给女儿听,但更多的是给女儿讲身边的故事。因为,给孩子讲的东西必须具体,孩子才能理解。有一次带女儿到市里去玩儿,途经一片麦田,女儿望着车外说:“妈妈,离离原上草。”

记得鞠萍姐姐讲故事中,有小狗熊乘火车的故事。为了让女儿理解,我把女儿带到厨房,给她看蒸汽是如何把壶盖顶起来的。于是,女儿就理解了煤燃烧,烧开了水,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轮子,火车就跑起来的道理。如果我们只给孩子讲很多故事,孩子能够记住的便只是一些单句和单词了。

女儿身体很好,不常害病。但有一次例外,女儿五岁的时候,一次发烧了,天天吊抗生素和盐水,连续五六天都未见好转。在女儿吊盐水的时候,为了减轻女儿的不安和安慰女儿,我就和她轮流编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拇指姑娘”的续集。因为,拇指姑娘太小,买东西、上学都会遇到别人遇不到的困难,要编故事就必须设计一些情节,还要想办法帮助拇指姑娘克服困难。既锻炼语言,又开发心智,关键是能帮我们度过难熬的吊盐水的时光。后来到省医院才知道,原来女儿发烧是病毒性的,青霉素根本不起作用,换用抗病毒药物后,女儿很快就好了。这件事让我很内疚,我让女儿在小医院耽搁的时间太久了,让女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辛苦,还差一点儿害女儿得肺炎。从那次以后,我知道,孩子害病时,家长不能过于大意,应该早一点儿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去诊治。

邻居女儿才刚刚一岁多一点点,退休在家的姥姥(一位大学老师)就教会孩子认识一百多张鸟儿的图片。有些鸟儿长得十分的相像,甚至于我都没有见过,也分不清楚。但那骄傲的小公主,竟能按姥姥的要求准确无误地一张张指认清楚。那么点点大的孩子,还能认清一百多张汉字卡片,这让我十分的羡慕。仔细一想,同龄的女儿虽分不清卡片上的鸟儿们,但经常回农村老家的女儿,清楚地知道:公鸡唱晓,母鸡下蛋;鸭子游水,鹅儿护院;喜鹊在树上安家,燕子在屋檐下产卵。同龄的女儿虽不识“牛、马、羊”几个字,但她见过羊儿跪乳,牛儿拉车,骡、马、驴儿犁地耕田。

女儿,你不要难过,虽然你还不能认识那些文字,但你已经理解那些事物了,你认识牛、马、羊比认识“牛”、“马”、“羊”也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