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首页 > 投稿栏目 > 正文

如何面对垃圾人 这是一个问题
2016-05-28 22:44: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呆的时间长了,忘记了很多哲理!呆的时间长了,自己变得很 最近有个遇到垃圾人你就躲的微信被疯狂传递。  故事这样阐述。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一辆轿车从停车位开出,正好挡在
呆的时间长了,忘记了很多哲理!呆的时间长了,自己变得很...........


最近有个“遇到垃圾人你就躲“的微信被疯狂传递。

  故事这样阐述。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一辆轿车从停车位开出,正好挡在前面。朋友紧急制动,只差几厘米就撞上了。只见那车的司机凶狠地探出头、朝着我们大喊大叫!我朋友只是微笑着对那人挥挥手,表现得很友善,那人狠狠的瞪了我们几眼,骂骂咧咧的开车走了,我问朋友:“我们为什么不教训他?是他违章而且差点毁了你的车。”只见朋友慢悠悠的说:“许多人就是垃圾人”。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都是负面垃圾,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傲慢与偏见,心里满是见不得人的肮脏、愚昧、不满、烦恼、失望和报复。随着心中的垃圾越堆积越多,他们急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运气不好,刚好我们碰上了,你一搭岔儿,正好随他的愿,垃圾就倒在我们身上。

  故事总结说,面对垃圾人,只需微笑、挥挥手、远离他们。通俗点讲就是:如果你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那你以后多小心就是了,如果你气不过,非要和狗寻仇,那最好的结果就是你也咬了狗一口——你白费了半天力气,只是得到一嘴肮脏的狗毛。

  笔者注意到最近与垃圾人定律相关的事件主要有2个。一是2014年5月28日招远的案件,吴姓女子因为拒绝提供电话号码被残忍杀害;二是2013年7月23日,一名推着孩子的母亲在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旁和一辆轿车内的两名男子发生冲突,后来孩子被摔死。

  现实生活中,面对垃圾人或者垃圾人的暴力,很多人的选择的确也是远远地躲开,“微笑地挥挥手”,谦逊地让开垃圾人。但笔者从这些只顾自己的行为中,也感到了一丝丝凉意。这个凉意来自最近也被广泛议论的一个微信。

  这个微信说,自己坐地铁,见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拿着一个塑料袋和一瓶矿泉水,身边空着一个座位,她不让别人坐。然后小女孩叫了一个远处的阿姨来坐。后来那个阿姨下车了,小女孩还是不让别人坐,之后把水泼到座椅上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挤着坐,看见旁边的人塑料袋里面有两桶薯片,就要别人给她。那人没给,小女孩就拿出矿泉水瓶子泼人家。微信总结说,一个身上充满着“垃圾”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很多人自觉遵循了远离垃圾人的定律。

  对比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感觉如此遵循,让人非常悲哀。

  很多人提起六、七十年代,还经常说那是一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比如,突然看到很多人围着一个男子,前面的几个人紧紧扭着他,后面的不少人要上来打他。人们纷纷叫喊着:打死小偷!打死小偷!挨着小偷的人挤着上来打了小偷几下,远处的人够不着,也在口头上声讨小偷,小偷在这么多人的簇拥之下,面如土色,真的如丧家之犬,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人说,那个时候社会风气正,人们嫉恶如仇,小偷真有被人们打死的可能。

  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些人人喊打、见义勇为的事情不多了。很多人见到小偷、强盗、暴力采取了隐忍的做法,采取了“微笑地挥挥手”。人们害怕起了小偷和强盗,施暴者威胁人的“谁管弄死谁”的话,让人对垃圾人唯恐躲之不及!

  从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们打小偷或者逃避小偷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两者的区别是打小偷可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在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人人为我的话,在劣币驱逐良币规则下,最终人人都难以自保,都难以独善其身。

  怎么对待垃圾人,笔者认为,正常的人也免不了有毛病,要想避免和垃圾人相撞,先清除自己的毛病。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努力直到成功,我做到了一小步,你呢?

相关热词搜索:垃圾 这是 问题

上一篇: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创建应厘清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分享交流高效学习方法,欢迎补充!

分享到: 收藏